焦点要闻:瑞信的“存亡之秋”

2023-03-17 10:02:45

继硅谷银行倒闭引发恐慌浪潮后,危机传导至欧洲,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广的瑞士信贷熔断,银行股再遭血洗。直到周四瑞士央行拟“输血”救助瑞信的消息传出,市场才开始回稳。事实上,比起硅谷银行的闪崩,瑞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瑞信已深陷一系列丑闻和动荡,包括基金爆仓、业绩暴跌甚至涉及为毒贩洗钱。

危机始末


【资料图】

去年10月,澳大利亚记者大卫泰勒戳破了窗户纸,报道有大型投行濒临破产。市场把猜测纷纷对准瑞信,担心它会是下一个雷曼。

从那之后,瑞信客户撤资急剧加速,第四季度流出超过1100亿瑞士法郎。美国几家大银行,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也持续降低对于瑞信的直接风险敞口。

今年2月9日,瑞信发布业绩再度震惊市场,股价当天狂泻16%。据公告,四季度净亏损13.9亿瑞郎,全年巨亏73亿瑞郎,为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最惨。且瑞信给出了极为悲观的指引:2023年将再次出现“重大”年度亏损,2024年将恢复盈利。

3月8日,在瑞信正式发布2022年度报告前的最后一刻,美国证监会(SEC)对公司先前披露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2019年的合并现金流量表修订提出技术询问。因此,瑞信被迫推迟公布年报。

屋漏偏逢连夜雨。3月9日,美国硅谷银行因久期资产错配遭遇挤兑,短短48小时破产倒闭。很快,美联储、财政部出手后,市场恐慌情绪短暂平息。但很快市场把目光对准欧洲银行业,而负面缠身、深陷困境的瑞信成为风暴之眼。

3月14日,瑞信自曝在2022、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正采取补救措施。而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给了瑞信所谓“内部控制有效性”否定意见。

3月15日,瑞信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跳出来表态,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去年底,沙特国家银行以14亿瑞郎的价格收购了瑞信9.9%的股份。这也是瑞信当时42亿美元融资的一部分。

沙特国家银行“见死不救”,成为击溃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地时间周三,瑞信的欧股和美股盘中齐跌30%、收盘跌超20%,首次跌穿2瑞士法郎,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且连跌八日,并拖累全球股市下挫。

纸包不住火

瑞信成立于1856年,有167年历史,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的银行。瑞信的业务遍布全球,到2022年底,它的资产约为5800亿美元,是上周倒闭的硅谷银行规模的两倍多。这意味着它一旦破产,恐怕会产生比硅谷银行更大的辐射效应。

在多方观点看来,瑞信此前管理混乱已非常明显。2022年初,瑞信发生用户数据泄露事件,黑客曝光了其超过1.8万个账户信息;2021年3月,号称“史上最大单日亏损”的韩国人Bill Hwang管理的对冲基金崩盘事件也给瑞信带来47亿美元巨额亏损。

此外,瑞信在去年因帮毒贩洗钱被判有罪,令客户更加担心资金安全,纷纷将钱从瑞信银行中取出,这家顶级瑞士银行的声誉日益恶化。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尽管瑞信近年来多次在破产边缘化险为夷,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又成功应对了美国金融监管和司法部门严查,之后又安然度过了Bill Huang引发的Archegos Capital爆仓危机,并且在去年爆发信贷违约之前没有出现明显流动性危机,但随着新年以来美欧金融市场一连串风险事件,英国养老基金危机、美国SVB危机都极大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性预期,本就问题众多的瑞信资产质量再度暴露在聚光灯下,酝酿多年的流动性危机终于爆发。

从硅谷银行火速倒闭,到瑞信遭遇生死困局,市场非常担忧欧美银行业经营的稳定性。在业内人士看来,瑞信与硅谷银行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大型投行,后者是中小商业银行。正因为如此,大体量的瑞信“爆雷”并被股东“断腕”,难免会加重市场恐慌情绪。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认为,单个机构出现风险并不可怕,但从黑石违约、硅谷银行事件、签名银行事件到此次瑞信危机,风险传染的态势已然形成。接连发生的风险事件更像是在演绎金融市场的海因里希法则。当前美欧央行还需要在通胀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之间权衡,货币政策走向较难预料。如果整个市场都在猜测“谁会是下一个”的时候,下一个就一定会出现,而且不会逐个出现。

“输血”续命

在瑞信问题曝出后不久,一系列尝试缓解危机的消息接踵而至。3月15日,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就市场不稳定发表声明。瑞士央行表示,如有需要,将向瑞士信贷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指出,与瑞士信贷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获得了与监管法相关的所有信息,瑞信当前的资本率与流动性状况仍符合要求。

3月16日,瑞信宣布,将从瑞士央行借款并寻求回购债券。其计划通过一个担保贷款项目向瑞士央行借款最多500亿瑞郎以增强流动性。随后,瑞士央行表示,确认将以充足的抵押品为瑞信提供流动性。

受相关消息影响,瑞信欧股周四开盘后一度大涨40%,为创纪录的单日最大涨幅,随后涨幅收窄。

虽然央妈来了,但瑞信的命运尚未可知。陈佳直言,瑞信在多次熬过金融资产爆雷引发的破产危机之后,这一次已经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金融监管的救助。而欧央行与瑞士央行以及欧洲金融监管对待瑞信的态度是否也遵循美国金融监管“救储户不救银行”的做法,将直接决定瑞信的存亡。

有“末日博士”之称的努里尔·鲁比尼认为,瑞信问题会酿成下一个“雷曼时刻”。曾精准对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作出预测的《穷爸爸,富爸爸》作者、华尔街企业家罗伯特·清崎也认为,遭遇破产的下一家银行可能是瑞士信贷银行。而摩根大通认为,瑞信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被收购,尤其是被瑞银(UBS)收购。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赵天舒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