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10月9日电 (记者 李贵刚)“有温度的打老赖!”“欠债不还是犯罪!”“欠钱的不再是大爷!”……10月8日,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对一处房产依法进行强制腾空的过程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吸引了数百万人“围观”。
直播引数百万人“围观”
(资料图)
在执行过程中记者得知,这是一宗民间借贷纠纷案,被执行人郭某于2013年向申请人袁某借款20万元,经袁某多次催要,郭某仅偿还了部分借款和利息,后袁某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郭某偿还借款18.5万元并支付利息。判决生效后,袁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过程中查封了被执行人郭某名下这套房产。
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李翰哲介绍,在对该房产进行司法拍卖的过程中,郭某主动找到袁某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承诺分期还款,至2022年5月份还清全部借款本息,否则的话就继续拍卖本案查封的房产。但是被执行人郭某没有履行自己的还款承诺,袁某就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法院依法张贴了强制迁出公告,要求被执行人及房屋占用人在限定期限内腾空房屋,交付拍卖。
然而,在法院多次告知后,郭某不但没有主动将房子腾空,反而玩起了“躲猫猫”,以此拖延阻碍执行。
10月8日,魏都区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对该房产进行强制腾空,并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了网络直播。这场普通执行案的直播,从早上9时许开始到下午1时许,参与互动人数达到820万。
执行有温度、人性化
那么,这场普通执行案的网络直播何以如此备受关注呢?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现实社会中,仍有一些“老赖”千方百计隐匿、转移财产,逃避债务,致使法院生效判决不能履行,让法院判决成了“一张白纸”。
“上述案件中的郭某就是典型的‘老赖’。”一名参与直播的法学人士介绍说,从这场直播可以看出,一方面让广大网民通过直播现场,更加透明、更加公开地了解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让法律在阳光下执行;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老赖们”明白“欠钱不是大爷”,是违法犯罪行为。
“有温度的打老赖!”“欠债不还是犯罪!”“欠钱的不再是大爷!”……梳理网民留言来看,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老赖”可谓深恶痛绝,但执行并不是冷冰冰的,是有温度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执行人员首先对被执行人家属再度进行详细的法律讲解,同时,还提前为被执行人家属租赁一处替代性房屋作为过渡,并告知将从拍卖款中预留多年住房租金。对于物品清点,不仅有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公证人员现场见证、公证,还全程录像。
最终,在各方努力下,被执行人家属偿还了15万元欠款,获得了申请人袁某的认可和谅解。
“我们的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打这一次官司,这一次官司就决定了法院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河南省人大代表陈爱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被执行人多次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但是执行干警在执行工作中体现了规范和文明,在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仅仅体现出了司法的力度,更体现出了司法的温度、人性化。
从传统手工办案到信息化办案
这一宗普通执行案件仅仅是河南省数以万计执行案件的缩影。而在十年前,像这类执行案件可能会面临诸多难题。
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张宝生介绍,十年前的执行工作情况可以用几个字概括,一是“乱”,案件数量不明,底数不清,一名法官年均办理七八百起案件,卷宗堆积如山;二是“怨”,由于过去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法官个人主导办案全过程,监管不到位,导致消极执行、选择执行等乱象存在,加之老百姓对执行工作的不了解,造成不满和怨气;三是“落后”,旧的办案模式和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
“我当河南省人大代表多年来,参与过很多法院的执行工作,与十年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爱陵介绍说,譬如限制“老赖”高消费、坐飞机等,一件执行案会有多方参与,最大限度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这十年,同我们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变化一样,执行条线经历了从传统手工办案到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办案的巨大变革,网上立案、网上办案、网上查控、网上评估、网上拍卖,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梅建桥接受采访时表示,比如财产查控方面,从“人工登门临柜找财产”到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保险产品、车辆、不动产以及线上查控,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财产处置方面,从传统拍卖到网络拍卖,更加公开、更加透明,从2018年以来,河南全省法院就为当事人节约佣金36亿元;失信惩戒方面,构建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以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惩治了一批老赖,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