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机共融是智能机器人的重要特征,‘人机交互、人机交流、人机一体’的新一代人机共融机器人将引领时代潮流。”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26日表示,智能工业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感觉要素(智能感知)、思考要素(智能学习)和反应要素(智能交互)等智能要素。
26日,“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大会在重庆举行。此次大会以“新智造、新场景、新机遇”为主题,搭建产业交流协作平台,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和协同创新,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机器人+”产业。
谭建荣在会上做主题演讲时称,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场景识别智能化,聚焦不同作业场景的智能感知、识别、分析与判断;二是互联互通集成化,也就是不同机器人之间的智能协同规划、自主学习;三是人机交互拟人化,聚焦简化控制、加强作业过程中的人机智能交互。
“形象地说,装备数字化是一个‘机器变人’的过程,就是在物理装备原有骨骼、肌肉和脉管基础上,加上眼睛、神经和大脑,使其蜕变成为具有特定智慧功能的智能装备。”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相木表示,在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人机物”三元融合、联通互动、虚实交融,每一个智能装备都有“数字分身”在虚拟空间中学习和工作,帮助完成更多任务。也可以说,装备数字化就是通过融合创新,将数字技术以模块形式嵌入到物理装备中,两者合而为一、融合共生,这些被嵌入的数字模块将成为智能装备的组成部分。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梁钦卿 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学科交叉渗透、技术汇聚融合,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在自立自强、换代跨越的战略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重庆市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重要聚集区,已经形成机器人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集成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有力支撑重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他希望,重庆市要引导机器人企业与下游开展产需对接,打造机器人生产应用服务聚合的“机器人+”创新生态,探索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机器人创新和应用路径。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表示,重庆市已集聚机器人重点企业300余家,汇聚31个研发平台,已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检测、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训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2022年,全市机器人产量超6万套,全产业链产值300多亿元。
据了解,此次大会上还发布了“机器人+制造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安全应急”“机器人+医疗健康”等应用场景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机器人+”应用模式,提升应用成效。(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