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紧抓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机遇
魏文栋
工信部等六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等主要领域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促进相关重点技术创新及产品应用。作为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能源电子产业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值得关注。
当前,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正加速演进。在新能源大规模应用中,能源电子产业可以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供必要的产业支撑和技术保障。在该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前布局,有利于占据产业链优势地位,打造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很清晰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健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些目标,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举措,高质量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
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超前布局能源电子领域颠覆性技术研发攻关,抢占全球能源电子技术创新“制高点”。构建产学研融合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能源电子创新平台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针对“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关键技术、关键项目展开联合攻关,推动前沿能源电子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培养与储备能源电子领域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支持举办创新比赛和行业大会,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研究机构等加快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公共服务和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要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面推动形成区域性能源电子产业链集群。应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引导地方政府灵活运用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支持能源电子企业发展。加大对“专精特新”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建设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和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丰富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能源电子领域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