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湖南祁阳市水利工程按下“快进键”。在该市文明铺镇沟河村,运料车辆来回穿梭,村民们忙着对田间渠道进行水泥浇筑,打通灌区骨干渠系与高标准农田之间的“中梗阻”。
龙江桥灌区“中梗阻”畅通工程试点项目涉及13个村,项目改造清淤水渠93条50公里,总投资1030万元,建成后将实现龙江桥水库和灌区农田连接渠道的畅通,为粮食作物高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位于灌区沿线的沟河村有稻田1200多亩。以前,田间地头的渠道都是村民各自为战、随意开挖,水流通过率差、效率低。由于缺水,沟河村双季稻种植面积不足三分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祁阳市将该项目交由所在地村集体实施,村民们修渠积极性很高,矛盾少了,项目进度条拉快不少。“我们从早到晚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将水渠尽快修好,让大家早点受益。”参与水渠修复的村民唐石丁干劲十足。
现在,沟河村将7200多米田间水渠统一规划,进行三面防渗,以往的“靠天田”,也能旱涝保收了。
“这几年,村里没少修水利工程,这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的。”在八宝镇龙山村,去年12月种植的菜心经过菜农精心管护,迎来第一茬丰收。
菜农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手起刀落间,大小相当的菜心被整齐地排成一排,不一会儿便堆满一箩筐。这些新鲜采摘的菜心将被打包装运上车,发往粤港澳市场。
“蔬菜种植需要大量水浇灌,只要把水保证了,蔬菜才能长好。”村支书何桂兰介绍,龙山村是典型的农业村,由于村里水利设施落后,不用说搞农业结构调整,就是农田灌溉也无法满足。
近年来,龙山村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入手,通过财政投入、实施主体自筹和金融资本参与,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前年,村里先后建成10公里的水渠和800亩的滴水灌溉等设施,形成了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旱能浇、涝能排、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祁阳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短板。 陶冶 摄随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再加上利好政策“保驾护航”,不少企业来村投资兴业。去年,龙山村流转土地1800多亩,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菜心、白菜、红菜薹等时令蔬菜800多亩,每月都有蔬菜抢鲜上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每户每月可增收2000元。
近年来,祁阳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灌溉输配水工程,建设“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实施了龙江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双牌灌区十五、十六支渠渠带路工程,文家冲水库灌区和大江水库灌区水价改革工程,以及黎家坪、文明铺、潘市、七里桥、进宝塘等片区的小农水工程,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9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