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港区正成为“立体式”交通枢纽 打通海铁公联运“最后一公里”

2022-11-09 08:09:32

广州南沙龙穴岛,早上8时,刘合顺正在排查夜班作业情况,这是他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作为广州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合顺肩负南沙港区码头“把关人”的重担,保障着港区顺畅运转。

连接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与深水海港的广州南沙港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从白天到深夜,港区货物24小时不间断运转。

日前,在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已经就位,只见岸桥、轨道吊不停运转,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堆积有序,重型货柜车川流不息。这是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南沙港从大港迈向强港的关键一环。

联通内外的国际大港,也缔造了“千年商都”的辉煌。

如今,南沙港区开通的外贸班轮航线达到150条,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随着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江海铁多式联运在这里集聚,南沙港区正成为“立体式”的交通枢纽。

港区多式联运值得期待

秋风起,暑热退。繁忙的南沙港区,一艘艘巨轮到港,进出的集装箱络绎不绝。

货到港口,刘合顺便紧锣密鼓张罗着货物卸船、清关,再无缝衔接运至火车列车上。随着嘹亮的火车汽笛响起,满载货物的列车,从南沙港铁路南沙港站缓缓驶出,发往湖南、江西、重庆等内陆地区。

今年以来,南沙港铁路开通运行,进出口货物可直接在南沙港区内装车发出,运输时间平均节省约30%,物流成本省下10%左右。

“南沙港铁路开通,打通了海铁公联运‘最后一公里’。”在刘合顺看来,南沙港货物经水路接驳至黄埔港,再接入全国铁路疏运网的联运方式已成过去式。

疫情之下,港口的作业效率对外贸企业而言尤为关键。

广州德正货运代理公司负责人吴明锋曾因此一度陷入窘境。他的公司代理了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10多家家具外贸企业的进出口物流运输,这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然而受疫情影响,原材料的运输效率大打折扣。

随着南沙港海铁联运班列加密开行,通往赣州的运输时间比以往节省了2至3天,吴明锋如释重负。今年一季度,南康区家具通过南沙港铁路进口原材料1200个标准箱,出口家具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

海铁多式联运,24小时连轴发车,让“出海口”搬到了企业“家门口”,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从去年9月至今,湘粤非海铁联运班列已发运20多列,汽车配件、化工品、稻种、工程机械等出口货类在湖南装车,通过铁路运到南沙港,再装船运抵非洲东部港口,相比传统江海联运,海铁联运通道在总体运输时效上缩短了10天。

纵观南沙港一至四期,集装箱码头、粮食码头、汽车码头、国际物流中心和南沙港铁路等一应俱全。从货如轮转的港口码头,到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南沙港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不断扩展,一个以南沙为中心,辐射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枢纽正在形成。

截至今年7月,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496.2万标准箱,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超过23600个集装箱在南沙港装卸,同比增长15%。

“未来,南沙港区多式联运值得期待。”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波谈道,南沙港铁路的建成投产,也使得南沙港区成为海铁无缝连接的港口码头。

“链”动全球商贸网络

港口忙,贸易旺。

一批从泰国曼谷出发的榴莲,乘轮到达南沙港后,卸货、通关、查验、运输,2个小时便可以流入广州最大水果批发市场,这是华南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文骏算出来的一笔时间账。

依托南沙港等多式联运通道,加上通关简化,商品进出口更加“如鱼得水”,一张“链”动全球的商贸网由此铺开。

位于南沙综合保税区的骏德食品供应链保税仓,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生豆堆积如山。

“一粒小小的咖啡豆,需从21个产地国进口,得益于南沙港密集的航线优势,我们所有的咖啡豆都能从原产国经海运直达南沙港区。”骏德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运营总监杨宛莹是一名香港青年,从香港到南沙,她看中的正是南沙港链接全世界美酒美食原产地国的枢纽作用。

5月30日,南沙港南站发出首趟中欧班列,搭载50个40尺集装箱,满载空调、液晶显示屏、灯具等中国制造商品,经由阿拉山口出境,15天内成功抵达欧洲内陆。

中欧班列开通,让“广货”出口的运输时间大幅缩短,“广东制造”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在不断拓展升级。”作为一家立足南沙的跨境电商企业,广东卓志集团总裁助理李恒观察到,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延伸到包括建材、汽车整车、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多种品类,可以窥见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商贸体系中占据重要一席。

“开放的南沙,因港而兴。”这是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谢晓晖在南沙工作五年的感受。

南沙港区延伸港口物流链,枢纽节点功能越发凸显,为“双循环”注入强劲动能。去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66万标准箱,虽受疫情影响,南沙跨境贸易仍不失蓬勃活力,这是枢纽大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彰显服务“双循环”的应有担当。

谢晓晖坦言,对于南沙而言,机会难得,同时也稍纵即逝。

日前,南沙陆续推出支持南沙外经贸的系列政策,包括《广州南沙开发区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稳外贸政策措施》《广州市南沙区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南沙港“链”上发力,向世界的“通道”更广阔,让全球好物搬到了家门口。

敞开“家门”拥抱新业态

挂号、排队、前往相关窗口办理业务……站在南沙口岸大厦的办事大厅,南沙海关南沙港运输工具监管科科长秦熠突然意识到,这些场景在他的印象中已时隔多年。

2015年,秦熠来到南沙工作,见证南沙港跨境物流的变迁。“如今,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南沙港跨境物流更通畅,虽然来办事大厅的人员在减少,但港口往来的船只更热闹了、通关更快了。”

今年6月,南沙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1.84小时,较2017年压缩61.77%;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92小时,较2017年压缩91.81%。

南沙港正在成为联通海、陆、空、铁的立体物流网络中心。

在南沙港区偌大的仓库外,停着几辆敞开箱门的集装箱,开着叉车的工人熟练地从仓库中铲起刚包装各异的小件货物开进集装箱,再由另外两名工人规整箱内货品。

如此往复,一个载重20多吨的集装箱在1小时内装填完毕。

这里,正是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立体仓,作为全国最大的临港物流分拨中心,未来将打造成为国际集拼中心。

“这是一个新风口,也将成为国际物流的新增长动能。”广州港湾区集拼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侃侃而谈,根据近年来观察的贸易动向,进出口货品已经从以大订单为主变成越来越多的小订单。

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变化将导致经营成本和库存功能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物流行业的变化,这时集拼应运而生。

今年1月,广州港湾区集拼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实现首次集拼,完成不同货品一起拼单装载集装箱的模式。

这一次成功的尝试,让张帆坚定了走集拼道路的决心。

但是该如何解决小订单客户难以承销的痛点,让张帆多次陷入困扰。在她看来,处理一个个小订单远比大宗货物复杂得多。

“我们要不断问客户:你今天发多少货?怎么送过来?报关有没有问题?”张帆说,集拼在便利货主的同时,意味着更繁琐的分拨细节。

如何安排装卸、协调时间、精准成箱,这都对管理系统和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帆认为,每个集装箱里承载的不仅是货品,更是十几倍的客户量,这是积少成多的过程,一旦形成体量,集拼中心给南沙港带来的将是新的业态。

在北仓的日常装载中,一个集装箱中,往往能见到麻包袋、纸箱、托盘等形态各异、厂家类型各殊的20余种产品。

“这些散单背后是无数个中小微个体的期许。”张帆认为,大宗货物市场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这种新业态或许能成为国际物流增长的新动能,甚至还能为南沙引进商流。

通关效率提速,物流仓储崛起新动能,南沙港口敞开“家门”,拥抱新业态。(南方日报记者 刘珊 见习记者 王一晴)

关键词: 交通枢纽 自动化码头 顺畅运转 火车列车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