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区探索“区校合作”创新发展新路径 搭建数字化平台精准匹配产学研

2022-10-31 09:44:4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这句话在拥有全省最大高教园的杭州市钱塘区引起强烈反响。设区以来,钱塘区强化政府服务,搭建数字化平台精准匹配产学研,“订单式”培养人才队伍,走出一条“区校合作”创新发展新路径。全区14所高校的25万师生,成为钱塘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截至今年9月底,钱塘区已培育壮大1800多家校友企业,前三季度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847家,其中不乏沃镭智能、美迪凯光电等国家级“小巨人”。在今年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位于钱塘区的高校获奖45项,超八成是校企合作项目。

钱塘区长年活跃着一支由30多名大学老师组成的“科技经理人”团队,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张芮就是其中之一。年初走访中,她得知沃镭智能有汽车自动调整臂的智能检测技术需求,便牵线引入中国计量大学江文松博士团队。双方合作研发的一项成果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今年以来,沃镭智能手持订单同比翻了一番。“科技经理人关键要快速掌握企业深层次技术需求。我们团队有机电、集成电路等学科背景,今年已经走访超300家企业,帮助136个高校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张芮说。

线下有专业团队服务,线上有“技术淘宝”撮合。钱塘区上线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钱塘校融”汇聚5000余名高校专家人才、5000余家企业、600余台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已成功促成超300个科技成果应用产业化。不久前,杭州洪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舒建洪团队开发动物疫苗遇到了“佐剂”难题,他们将诉求发到“钱塘校融”上。很快,浙江理工大学冯华朋博士“接单”,蹲点企业协助研发数款新产品,间接提高企业5%的营收。舒建洪说:“以前寻找‘外脑’东奔西跑找人脉,现在像发‘朋友圈’一样高效。”

尝到了甜头,钱塘区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目光投向未来,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公司,车间一半以上的技术工人来自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西子航空工业学院,不少人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航空人才培养门槛高,我们与学校合作开设‘现代学徒制’订制班,提供返还学费、无息贷款等福利,培养本地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不止于此,今年钱塘区还联手高校开办生物医药产业工程师学院,将人才培养延伸到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截至目前,钱塘区已打造26个校企合作的现代产业学院,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记者刘健通讯员喻蔚糜利萍)

关键词: 创新发展 合作项目 学科背景 专家人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