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新区产城融合新格局方兴未艾 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2022-10-13 08:44:5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肇庆新区还在抢抓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拔节生长”的进度——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砖一瓦间勾勒出城市蓬勃发展的钢筋骨架。

今年是肇庆新区设立的第十年,在“两区引领两化”的战略布局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一批龙头企业、一众高端人才、优质学校、综合性三甲医院、国际酒店纷纷落户。碧波荡漾的砚阳湖、长利湖,“地下城”综合管廊、“新地标”体育中心,处处彰显着产城融合的欣欣向荣。

十年来,肇庆举全市之力建设肇庆新区,肇庆新区紧紧把握成为全省重大发展创新平台的机遇,坚定“绿色崛起、产业旺区”发展战略,实现从规划体系编制进入到大规模建设和承接鼎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重要阶段,省级特色平台雏形逐渐显现、肇庆城市形象逐渐提升,与鼎湖区“两区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开创产城融合新格局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奋斗岁月

样本之城:高标准、超常规打造城市基建骨架

2011年11月,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区引领两化”战略,“肇庆新区”应运而生,自此肩负起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神圣使命。2012年10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同年10月27日,肇庆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围绕“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肇庆市行政文化中心”功能定位,按照“三年打基础,八年见新城,二十年大发展”的目标,肇庆全市在这片11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从阡陌稀疏到枢纽纵横,十年间肇庆新区的路网从蓝图走向现实。目前,肇庆新区立体式交通运输体系,涵盖了城际轻轨、公路、铁路、港口航运等,呈现出便捷市民出行、物流集散的交通区位优势。

2018年,肇庆东站的投入使用,让肇庆新区加入了中国蓬勃发展的“高铁经济俱乐部”,汇桂黔而通深广的铁路网,每天有210趟列车驶入驶出站台;广佛肇城际轻轨建成通车后,加速了肇庆融入广佛肇经济圈的步伐。依托西江“黄金水道”,肇庆新港可实现5000吨轮船通江达海,便捷的高速公路让城区抵达机场缩短至45分钟。

从地上难管到地下统一收管,超前设计让肇庆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抢跑几十年。走在肇庆新区,路边找不到一根电线杆,城市上空也看不到一根电线,45.96公里、10米深的地下综合管廊不仅释放了3000亩地上空间,还大大降低了市政建设中“拉链路”等问题。

肇庆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曾是全国立项单体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管廊项目,该项目为肇庆新区建设成为低碳绿色、健康宜居的智慧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回220千伏的高压电缆来自1公里外鼎湖区的变电站,从凤凰大道一直延伸至新区环路,再接入端州区的输电线,全长8.7公里的管廊,成为连通3个区域的电力“大动脉”。

从滩涂鱼塘变成湾区“新秀”,十年间肇庆新区的绿色生态底色越来越浓。“2016年,我们通过调度西江、长利湖等上下游的水体联动,为砚阳湖注入了天然活水,打造海绵城市的同时,起到调控、扩散、运送、水质净化多重功效。”肇庆新区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该项目获得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此外,肇庆新区还升级改造了5.5公里河堤、建设了21.3公里碧道、打造了水系工程周边约2600亩绿地。如今,砚阳湖内时常上演“水上漂”,一张张桨板在湖中央划过,空中的白鹭成行飞过,远处山脉连绵起伏。

作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翠柳飞花映砚阳,白鹭振翅望砚洲”的生态格局,是肇庆新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动能之城:重招商、优服务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入推进肇庆新区和鼎湖区“两区一体化”的提出,肇庆新区开始从“以基建为主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主导”转变,与鼎湖区共同承接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台肇庆新区生产的自动卷绕机,成为国内锂电市场顶级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这背后是两区围绕“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做优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两大特色产业”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布局。

9月底,肇庆兆阳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兆阳装备”)刚刚交付180台自动卷绕机订单。该公司生产的高速卷绕机因效率可达到3米/秒,成为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家的核心供应商。“目前现有场地满足不了订单需求,我们正在抓紧筹建300亩厂房,争取明年9月建成投产。”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李立说。

除了兆阳装备,震裕科技、光瑞汽配等优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项目接连落地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鼎湖—新区起步片区。未来,这批产业“新星”将做大做强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夯实广东汽车强省地位,助力肇庆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一项“超级拼版多层印制电路板”科研成果在肇庆新区诞生,这背后是企业的不懈努力,是两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使企业扎根肇庆的成果。

2019年8月,行业领先的PCB智能制造企业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喜珍公司”),投资40亿元落户肇庆新区,去年10月该项目进入量产。喜珍公司负责人在评价肇庆新区的营商环境时说:“政府产业招商落地专班就是项目推进的协调员、政策服务的速递员、企业发展的助推员,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贴心服务,我们才能按期投产、快速发展。”

近年来,两区围绕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优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21家,聚焦光电显示行业,引进喜珍电路、四海光电、富华电子等优质电子信息企业38家。

据透露,目前两区还有76个在谈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三大产业项目占比高达63.16%。可以预见,未来3—5年随着新生优势项目投产达产,势必给两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为服务好企业,肇庆新区成立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优质服务,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兴旺之城:优资源、补功能打造魅力宜居城市

新兴产业的导入,为城市带来了大量人口。兆阳装备从一开始的200人逐渐发展到2000人团队,喜珍公司也从几十人逐渐发展到1200多人,明年维珍妮投产后用工需求达到上万人,肇庆新区人口将越来越多。

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所需,肇庆新区规划引入一批名学校、医院。在今年9月刚刚开学的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内,双层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室外游泳池一应俱全;去年11月正式开业的三甲医院中山三院肇庆医院为新区及周边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缓解了“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困扰。

除了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事业,肇庆新区还实现了体育、旅游“两开花”。2018年,肇庆新区“新地标”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并承担起举办省运会的使命。省运会结束后,体育中心内每年仍然承担起体操、击剑等国家赛事,在非赛事期间,体育中心还面向市民游客开放。

经过水系生态治理后,两区一直丰富水利发展内涵,打造“滨水经济”,拉动消费升级、文化旅游和制造业发展。砚阳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天空之境、月季岛、翰墨园等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长利湖岸边,河堤草地露营点、水街夜市人气爆棚,每晚接待游客量超过5000人次。

傍晚时分,在肇庆新区体育中心打完篮球巡回赛的市民梁亮,来到长利湖水街夜市寻觅美味,感受夜晚肇庆新区的城市魅力。“肇庆新区这些年变化很大,城市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便利,归属感很强。”梁亮说。

赓续奋斗

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肇庆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肇庆新区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推动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为主导的新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具有竞争力,改革开放更加全面深入,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到2025年,肇庆新区人均GDP要位居全市前列,常住人口达到18万。到2035年,肇庆新区要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双轮驱动格局,基本形成主导产业集群效应,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努力打造成为彰显中国特色、展现岭南文化的现代化新城和高质量发展引擎。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关键在于做强做优支柱产业和潜力产业。肇庆新区将深度参与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省级西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3个支柱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3个潜力产业集群,强化先进制造业支柱作用,加速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肇庆新区还将重点围绕宁德时代、小鹏汽车、深圳吉阳、宁波震裕、日信精密等优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产业招商落地活动,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肇庆新区,促进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肇庆新区力争到2025年,电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20亿元、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新材料制造业年产值实现60亿元、电子信息终端制造产业培育工程实现年产值3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65亿元。

其中,肇庆新区将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大力开展龙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发挥奥士康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其上游装备制造企业进驻,打造肇庆市电子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智能设备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围绕精密机械、电路板智能设备、数控机床等领域,加快平谦国际(肇庆新区)现代产业园招商,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到2025年,肇庆新区初步形成以中高端制造和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肇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高品质新都市。

站在新征程上,肇庆新区将赓续昨日佳绩,携手鼎湖区齐头并进,争当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的“桥头堡”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领头羊”。

奋进者说

“十年时光,

我与肇庆新区共成长”

在肇庆新区砚阳湖岸边,新区政文组团观景平台上,立着一行大字:“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打造彰显中国特色、展现岭南文化的现代化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引擎”,这是省委对肇庆新区建设的要求。十年时间,3万多人陆续来到这座希望之城,满怀期待和激情参与肇庆新区的建设。

按照三年打基础的目标要求,肇庆新区是一个规划先行的城市。2011年,徐爱丽来到肇庆新区筹建办,深度参与规划建设工作,上至关乎新区发展的政策研究、制度建设、调研报告,下至日常运作方案预案、计划部署、总结汇报,还有日常通知、信息、纪要等方方面面的案头笔录。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她手起草、出台的文字材料数不胜数,徐爱丽已然把自己锻造成“肇庆新区活资料库”。

“没有土地,肇庆新区规划便是纸上谈兵,建设便是空中楼阁。”2016年,黄英才从招商一线来到肇庆新区土储中心,负责土地收储工作。但肇庆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基本集中在村集体以及村民小组手中,想要快速平稳且大规模地将其征收为建设用地,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为推进征拆工作,鼎湖区与肇庆新区深化改革,推行“股权化土改”,让个人资产和城市发展一起增值。当时,黄英才每天不是在去村里的路上,就是在村民家中了解诉求。他说:“一开始群众有抵触心理、拒绝沟通都是常事,这时以人为本推进工作,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站在村民角度思考问题,真心实意解决诉求。截至去年底,肇庆新区土储中心共收储土地9万亩,为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如果说土地收储是建设新区的第一道“关卡”,省运会建设承办就是第二关。2018年初,省运会进入筹备冲刺阶段,李志鹏接到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进入新区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主持房建类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李志鹏带着团队“抢晴天、战雨天、走工地、到一线、问实况、抓进度”,白+黑、24小时待命是他们的工作节奏,一丝不苟、迎难而上是他们的工作态度。2018年3月,历时两年施工期,肇庆新区体育中心按时投入使用,众人的辛苦付出换来国家优质工程奖,实现全市该奖项“零”的突破。

十年时光,从“一张白纸”到“平地立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每一位“新区人”前赴后继的辛勤耕耘,他们明知前路艰辛依然一往无前,明知任务艰巨仍旧拼命三郎。十年蝶变,他们的脸上褪去了昨日的稚嫩,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为肇庆“向东看、向东赶”的坚实砥柱。(●王焌鑫)

关键词: 产城融合 方兴未艾 稳步推进 欣欣向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