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争当融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 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2022-10-11 08:35:20

艳阳九月,河源国家高新区工厂内一片火热,园区内生产的智能手机畅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车音响和空调供不应求,优质美味的预制菜走上湾区餐桌。

俯瞰东江两岸,芳草萋萋的滨江路段建起生态绿道,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宽阔笔直的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

放眼广袤乡村,东源县智慧无人农场内,红白相间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日夜劳作,品质好、产量高的太空稻填满仓廪;紫金县客茶谷内,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登山、赏景、品茶都在此中找到乐趣。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蹄疾步稳的河源实践,亦是厚积薄发的河源力量。十年来,河源围绕省委赋予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奋斗岁月

高质量保护把绿色作为最鲜明的底色

当曙光初现,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在万绿湖上洒下点点“碎金”,碧波万顷、四季皆绿的万绿湖如同碧玉,镶嵌在河源山水之间。万绿湖是首批“中国好水”五大水源地之一,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2021年到2022年上半年,河源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一湖碧水恒久美,这得益于河源多措并举深入打好碧水保优战的强力举措,让大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万绿湖。

九连山下,广东连平黄牛石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从草木间探出头来,在摄影机前留下惊鸿一瞥。据悉,今年5月20日,研究人员首次在河源发现黄腹角雉,该物种是我国独有珍禽,数量十分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在河源拍摄到黄腹角雉,意味着近年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改善,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日,人们时常能见到身着迷彩服、手拎小水壶的林长在山林中巡护,提醒游人勿在山林中点火、乱丢垃圾等。据介绍,去年以来,河源市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林长制实施方案、制定林长制考核实施细则,目前,全市已有4753名林长上岗,全面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体系。河源正以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实施新一轮绿美河源大行动。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河源被划入北部生态发展区。根据这一定位,河源主动承担起保护好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立足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坚持“点状开发、面上保护”,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河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领跑全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全覆盖,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河源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河源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培育五大产业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行动

秀美的生态画卷,浓缩着河源保护青山绿水的历程,也映射出河源产业发展的逻辑。近年来,河源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和“六色旅游”五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519.95亿元,到2018年的1006.97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再到2021年的1273.99亿元,10年间河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翻一番,充分彰显了河源经济的强劲动力和强大韧性。

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深耕多年的优势主导产业。10年来,河源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重中之重,国家通讯终端质检中心及中兴通讯等上百家电子信息企业先后落户,河源形成了以手机和电子通信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被省政府列为珠江东岸4个重点扶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城市。目前,河源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已超500亿元,是河源市规模最大的主导产业,总体规模占全市工业产业比重超1/3。去年,总投资50亿元的卓翼科技项目,一期顺利实现当年签约投产;投资超10亿元的显赫电子、名格光电等项目也正加快建设……河源打造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9月初,河源灯塔盆地传来好消息,大型灌区东源县片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正式动工,该项目是灯塔盆地大型灌区改造项目之一,灌区改造工程总投资7.92亿元,项目全面完工后,灌溉面积可达19.89万亩,灌溉保证率90%以上,可开发40万亩耕地。灯塔盆地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引领河源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灯塔盆地发展建设。从2012年灯塔盆地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灯塔盆地被评为国家优秀农业科技园区,如今,灯塔盆地正全力创建国家农高区。据统计,目前灯塔盆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28家、市级100家。今年4月,灯塔实验室迎来智慧农业、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食品加工、质量安全五大科研团队,此外,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已落户农高区。高端人才不断聚集、科创平台陆续落地、科技成果相继转化……灯塔盆地开发建设已转入提质增效阶段,现代高效农业的美好画卷徐徐绘就。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用心用情交出民生幸福答卷

沿着时光的河流回溯,河源这座城市的变化历历在目。十年间,河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9391元增长到24627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46元,比2011年增加12371元;河源新增学位145115个,仅“十三五”期间就新建中小学校27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9829个;交通路网不断优化,到2021年,河源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2公里,形成“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2021年12月建成通车的赣深高铁结束了河源不通高铁的历史。

小缩影见证大变迁,十年间,河源人民的生活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

去年10月,一条《关于市委书记与群众“面对面”座谈会公开征集“看病难”问题的公告》,刷爆了河源人的“朋友圈”,3天就征集了231条意见。河源创新建立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以“每次破一题”的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围绕医疗卫生、饮水安全、教育教学、交通出行、养老服务、电动车充电与安全、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等向市民和网友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并由市委书记或市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解决问题。截至今年8月,已办结2129宗问题。

城市建设是市民受益最广泛的民生。在河源,城市建设不单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打造一片绿水青山,十年间,河源建成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碧道200公里,大小公园有80余个,“推窗见绿、出行300米见公园”的理想城市成为现实;万达广场、中骏世界城、坚基购物中心、万隆城等一座座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点燃了城市发展新引擎;高屋建瓴的“跨江融合发展”战略掀起城市开发建设、扩容提质的“二次蝶变”,擎起河源“融湾”“融深”的枢纽门户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曾经一片荒芜的东江东岸,如今已成为河源发展的新热土。

回首来路,十年来,河源聚焦突出问题,补齐民生短板,用一份厚厚的民生答卷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眺望未来,河源正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让更多民生政策有序接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赓续奋斗

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微风轻抚万绿湖,湖畔一座百亿级水经济产业园拔地而起;华灯初上时,市民漫步东江之滨,听流水潺潺,感受城市生活之美;剑指千亿,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聚集,奏响产业发展的最强音……行走在河源城乡之间,城市换新颜,产业再升级,一幅幸福和谐美丽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当前,随着“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概念性规划和高铁新城控制性规划完成编制,城市北区、江东新区城市和产业起步区、河源国家高新区中央活力区、钓鱼台片区建设扎实推进,河源充分把握城市向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大势,完善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体系,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建设发展之路愈发明晰。

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的同时,河源加快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融湾”“融深”、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形象提升、民生保障、生态优先七大行动。高标准建设水经济产业园,引导水企业增资扩产或落地落户,推动农夫山泉、霍山矿泉水、正能量山泉水等项目增资扩产,加快元气森林饮料等一批龙头产业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引进铂科新材、晟源永磁材料等项目,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矿产资源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

河源还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现代农业产业,突出做大做强“六色”旅游品牌,“绿色”生态旅游、“蓝色”湖水旅游、“古色”历史人文旅游、“红色”革命教育旅游、“特色”温泉旅游、“夜色”休闲旅游在河源日渐深入人心。2021年,河源成功举办全市美丽乡村民宿招商推介会,“一晚两天”“两晚三天”旅游线路逐渐成熟推向市场。今年3月,河源在全省率先启动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目前第一批31家乡村民宿获颁“广东旅游民宿”(“粤宿”)标识牌。

接下来,河源将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牢牢把握高铁时代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做好水文章、激活水经济,把“水库”变“金库”,力争到2025年水经济产业总产值超100亿元;推动矿产资源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力争到2025年先进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创新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六色”旅游品牌,力争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120亿元;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高水平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产业园2.0版,力争2025年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超130亿元。(●南方日报记者余佩 通讯员陈殷骆玮)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河源力量 生产总值 河源实践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