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资料图】
继山东海阳、浙江海盐之后,东北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即将启动。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冬天,东北首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周边红沿河镇的居民就能用上核能供暖,先期规划设计供暖面积24.24万平方米,比传统煤电供暖效率更高。按照先期供热面积,该项目每年将减少耗煤量1.2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烟尘209余吨、二氧化硫60余吨,氮氧化物85余吨。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今年6月下旬,随着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共6台机组全面投产,成为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红沿河6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超过671万千瓦,年度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约占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的20%。该项目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大连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资组建,目前由国家电投负责运营管理。
自2013年1号机组投产发电以来,红沿河核电站上网电量保持稳中有升。2021年秋季,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电力短缺情况,红沿河核电站全面响应需求,实现5台机组连续满功率发电,对有效缓解东北地区阶段性电力短缺、稳定区域电力供应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在安全稳定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红沿河核电不断拓宽核能应用边界。2021年6月,红沿河镇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今年3月,红沿河核电公司与国家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建设运维合作协议》,东北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在此之前,北有山东海阳,南有浙江海盐,国内两大核电基地所在地已进入核能供暖时代。由核能来供热其实并非一项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成熟的应用。目前,全世界400余台在运核反应堆中有超过1/10的机组已实现热电联供,且已累计安全运行约1000堆/年。
2021年12月,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的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浙江嘉兴海盐县的近4000户居民,开南方核能供暖之先河。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后,该项目能够满足海盐约4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
秦山核电基地是国内目前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建成最早的清洁能源基地。上述示范工程从2021年7月开工,仅用4个月时间完成江南地区首个核能供热项目建设。据澎湃新闻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9.3亿元(不含秦山核电厂内技术改造和换热首站投资)。经测算,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供热量将达到70.4万吉焦,相对于南方地区电取暖方式,每年可节约电能消耗1.96亿千瓦时;相对于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燃用标煤约2.46万吨,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817吨、氮氧化物908吨、二氧化碳5.9万吨。
秦山核电人士对澎湃新闻解释称,从过程上看,就是将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热力公司,再经过供热管网送至终端用户的过程。利用秦山核电基地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提供130℃的出水,及接收70℃的回水,实现热水循环供暖。
山东海阳在更早前迈出国内首例核能商业供热的第一步。2019年11月,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公司70万平方米供热项目投运。去年11月,海阳核电基地的核能供热项目已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当地12台燃煤供热锅炉成为过去时。澎湃新闻从山东核电公司了解到,去年秋季国内煤炭价格波动较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海阳核能供热项目由核能替代煤炭,供暖价格与煤价脱钩,进一步保障民生工程。去年供暖季,海阳市居民住宅供热价格略有下降。
今年7月,海阳核电基地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开工,计划于2023年投运。届时,供热区域可达青岛、威海地区,满足约100万人口的取暖需求。更远期,《山东省核能发展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核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3000万平方米;到2030年,力争达到2亿平方米。
近年来核能供暖频频进入公众视野,从路线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在城市中或近郊建低参数的低温核供热堆,这类小堆更为灵活,经济性仍待提升。另一种是基于现有的大型核电厂,利用核电站的抽汽/余热向热网供热。截至今年6月,我国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共54台,分布在南至海南昌江、北至辽宁红沿河的沿海地带。靠核电站能量阶梯利用来为地区供热的经验,可在多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从原理上看,核电热电联产与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相似。核电抽汽供热,就是将核反应堆发出的热量提取一部分用于用户冬季取暖,高品质蒸汽用于发电、低品质蒸汽用于供热,提高核电厂热效率。
从核电站到居民家中,核能供热如何确保安全?澎湃新闻2019年冬季现场走访海阳核能供热项目时了解到,从蒸汽加热水到水加热水,核电站与供热用户之间设置了多道回路进行隔离,只存在热量的交换,不涉及介质的掺混。除了用多道隔离以及压差设计来保障供热安全外,出厂前还设置了辐射监测装置,进一步确保安全可靠。
也就是说,技术原理上,核电机组进行供热改造不存在障碍,不会影响安全运行,供热是其完成发电“主业”同时顺带的“副业”。但经济性上,北方地区冬季更长更冷,核电机组用来供热具有更大空间。
国内核能供热已从民用迈入工业领域。今年5月,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全面启动建设。该项目以江苏田湾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总投资7.3亿元,建设周期24个月,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
据中国能源报此前报道,田湾核电站也正在推进供热供暖事宜。此外,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供热小堆正在加快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相关企业已在黑龙江、吉林、贵州锁定厂址和首堆项目,并在河北、山东、青海、甘肃、辽宁、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开展厂址普查、初可、可研和前期对接等筹备工作。
无论是秦山还是海阳,由于核电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当地对核能供暖的公众接受度高。据中核集团披露的数字,秦山核电安全发电的30年,也是海盐县发展的30年。截至2021年6月底,秦山核电累计投资833亿元、纳税478亿元。在核能供热推广的过程中,秦山核电在海盐县群众中做了广泛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地群众对核能供热的接受度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