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份并网,到目前大约半年时间,我们园区已经累计发电超过11万度,收益近6万元,而这仅仅是全部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在新能源发电控制中心,新航城城市运营公司能源事业部工程师杨洪薇兴奋地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这里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以下简称“大兴机场临空区”)的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2016年,《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宣告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正式成立。在这个核心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横跨京冀并持续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北京拥有50平方公里。低碳从一开始就成为最核心的精神内核,形成了以绿色低碳为基础的产业发展、经济生活格局,绿色理念被贯穿到规划、建设、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和全领域。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在大兴机场临空区形成了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局面,一张低碳蓝图下“上天入地”要绿能的决心和举措,为区域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关资料图)
蓝图
从一个临空智库起步
从北京大兴一路向南,经过连片的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个不起眼的院落掩映在成片的绿植深处,绿草如茵,流水潺潺。这里就是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态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新航城技术研究院”),是为大兴机场临空区量身打造的智库。
“早在这个临空经济区的总规、控规成型前,新航城公司就前瞻性地启动了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系列专项规划、专题研究工作。为了确保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成立了新航城技术研究院。其目的就是以服务大兴机场临空区为主,围绕区域的绿色生态、低碳智慧发展提供综合性的技术服务。”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航城控股公司”)副总经理、新航城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张聪达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新航城技术研究院已经针对大兴机场临空区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涉及低碳路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固废循环利用、能源综合利用、海绵城市、活力人文、产业环境、智慧城市等,并基于专题研究构建了国内第一套针对临空经济区的综合指标体系。
张聪达解释,综合指标体系具体分49个二级指标,而绿色低碳是最核心的目标,在二级指标里占12个。这样就把口号转化成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形成了工作的抓手,并且在推行的七年时间里,有针对性地动态调整和优化。
就是在这个综合指标体系中,提出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在同类区域中处于领先水平,并结合区域能源需求特点及资源禀赋情况,划定了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创新示范综合能源等供能区,主要的成果纳入了大兴机场临空区街区控规。此外,大兴机场临空区“区域-片区-项目”全流程能源管理机制还让一个整体目标,被分解到一个个片区、地块和项目上。
从一个研究院入手,到一片经济区的崛起,低碳的理念、现实的路径、有效的实施、全流程的监督,在北京南部协调河北、天津的桥头堡,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现状
低碳融入生产生活
“赶紧进屋坐,这里有水果,这是饮料。”看见贝壳财经记者到访,搬迁户刘红梅热情招呼。自从去年9月,大兴机场噪音区榆垡镇和礼贤镇23个村8000多户村民领到安置房钥匙后,经过装修,很多村民已经陆续搬入新居。
刘红梅是从北京最南端的崔指挥营村搬来的,她开玩笑说,“从北京的‘南极村’到临空经济区的榆垡集中安置区,足足有12公里,搬迁后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拥有几套住房,守着大兴机场临空区的刘红梅还当上了镇里的义务宣讲员,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变成一场场动情演讲。
就在刘红梅生活的安置房,太阳能光热系统正在发挥着作用。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一根根太阳能热水管把热量汇集到集中的水箱,并循环到全部住户家中,进行热交换,而一个单元18层共计54户的热水大部分热量将由这样的系统来保障。
按照综合能源保障要求,拥有210栋住宅楼、22806套回迁房的安置区,太阳能光热的生活热水保障率达到了40%。在新能源保障方面,大兴机场临空区将搭建智慧能源综合管控平台,建立组团式地源热泵、楼宇式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太阳能光热等分区供能示范区,打造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同时,还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启动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打造5分钟充电圈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新航城技术研究院市政能源部经理胡情表示,“为了完成不同地块的用能指标,我们尝试一些模式创新,借助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打造生态景观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并重的集约型空间,在保证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达成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的建设成本。”
张聪达表示,“大兴机场临空区的独特之处就是有一套从区域到片区再到项目的综合能源管理机制。”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如今的大兴机场临空区,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兼顾,低碳已经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探索
园区里的绿色举措
发电玻璃、屋顶光伏、临街风机,走进大兴机场临空区的自贸创新服务中心,不到100亩的产业园区自身就是一座小型发电站。结合建筑本体,园区集约建成“多站合一”的能源站,实现了电、冷、热和太阳能等多种能源的集约控制和高效融合。该园区目前已获得LEED/WELL(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双认证。
由新航城控股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创办的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内,大屏幕闪烁,已经并网的发电系统,实时数据正在显示。
杨洪薇表示:“我们采用了地源热泵的供热、供冷方式,冬季地源热泵可满足园区全部的采暖需求,夏季可以满足60%-80%的负荷,不足的部分再通过配套机组来补充。”
据新航城控股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半年时间,已经并网发电11万度,而全部并网后,将扩充到现在发电规模的4倍。
按照大兴机场临空区的综合能源利用规划,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率先利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冷供热,打造可再生能源供热示范区。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年均可节约标煤300吨。同时,在今年即将实施的中央公园一期,还将布设3800多口地源热泵井利用集群,为公园周边的国际社区、综保区供冷供热。
张聪达表示,“大兴机场临空区正在开展双碳方案研究,将进一步探明区域范围内中深层地热资源情况,结合国家能源局整县制建筑屋顶光伏发电试点以及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绿色能源转型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临空区的利用。”
本版采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