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报】工业区变创新城 上海吴淞地区破解产业转型升级新课题

2022-08-08 21:43: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上海8月8日电 (李佳佳)上海吴淞地区的发展伴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成长历程,随着《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提出“依托吴淞科创功能集聚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使宝山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吴淞地区迎来新机遇,踏上新征程,也期待缔造新奇迹。8月8日上海宝山区北转型重点区域之一——吴淞创新城转型发展推介会在此间举行。

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吴淞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北翼,重点发展钢铁和能源,进入新一轮突飞猛进阶段。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变迁,吴淞地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课题。2017年,围绕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的一系列规划研究成熟落地,明确吴淞工业区整体转型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导向、开发时序、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提出要将吴淞工业区转型成为集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中心聚合、空间围合、机制竞合为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生态化、智慧型的吴淞创新城。如今,按照“产业为先、产城融合、生态宜居”总定位,吴淞区域内转型开发态势成片成面、如火如荼。

据了解,吴淞创新城作为上海城市副中心,是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主战场,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总体规划注重与市域、长三角乃至全球创新要素的网络协作,承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职能,积极对接中心城区。

按照“产业为先、产城融合、生态宜居”总定位,吴淞创新城空间规划为“一核两心、两带五区”。产业发展打造以新材料、新硬件和新经济“三新”为定位、科创+文创“两创”为驱动、高品质新兴商务商业和高品质特色旅游业“两高”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格局。交通方面通过完善的城市道路网构建,强化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对城市副中心功能的支撑,优化地区慢行交通环境,鼓励低碳绿色交通出行,实现吴淞创新城由“工业园区”向“综合城区”的蜕变。吴淞创新城以“排头兵”“先行者”的姿态,围绕“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建设要求,立足战略布局,抓牢发展新机遇,共同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工业转型新地标和上海北转型科创中心主阵地,全力打造科创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和幸福之城。

根据开发建设计划及开发时序,吴淞创新城近期正开展外环以南9平方公里、19号线轨交沿线、江杨南路TOD、三水交汇区域以及重点国企转型项目控规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外环以南9平方公里区域实质性启动建设。同时,宝武已批控规的两个一平方公里区域,产业转型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商办、居住用地的储备及供应正有序开展,年内部分土地集中供应于土地市场。

吴淞创新城大型国企占比多,发展基础较好,企业转型态势如火如荼,蓄势待发。宝武吴淞科创园十大首发产业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5.6亿元,建筑规模约51.3万平方米,形成以宝武中央研究院、欧冶云商、宝信软件为代表的新材料、新经济、新能源等产业研发集聚地。同时东方集团半岛1919项目规划打造以“科创+文创”双轮驱动、“产城+商旅”融合发展的宝山区双创双融的标杆园区,总体开发规模约17万平方米,申能集团项目规划打造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总体开发规模约29万平方米,两个项目计划年底开工建设;华谊集团、中铜上铜、节能环保园、南山集团、中集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地块正加快创新协同和存量转型。区域已经形成成片成面的转型开发态势。

此外,吴淞创新城内,上大美院、江杨南路TOD、铁山路大桥、轨道18、19号线、中央钢铁公园等一批文化地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面启动,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24小时活力城市奠定了基础。

围绕“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建设要求,按照“产业为先、产城融合、生态宜居”总定位,吴淞创新城充分依托国企资源优势,突出科技、商务、文化等多元创新要素融合,作为上海北部城市副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将着力打造为开放式、多功能、生态化、智慧型创新城区,成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的示范区、国家创新创意创业功能的集聚区、国际城市文化旅游功能的拓展区。(完)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万平方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