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实施“穗种强芯”攻关行动 促进和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2022-06-24 08:43:3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颗小小种子,关乎粮食安全,关乎现代农业,关乎人民生活,牵动着人心,孕育着希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广东提出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打造广州、深圳种业创新高地,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广州也提出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实施“穗种强芯”攻关行动。

打造种业创新高地,需要资金、科研、人才等优质资源的集聚,这与广州这座超大城市的禀赋和需求相匹配。但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的决心和毅力。广州目前种业发展水怎样,如何补短板、强优势,又将如何实现新目标?

攥牢“广州种子”

广州的餐桌,总少不了一道菜心。曾经只能冬天享用的菜心,如今已经一年四季出现在餐桌,这背后是种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市农科院研发的菜心品种占全国审定数超70%,率先实现广州本地菜心的周年生产供应!”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介绍,菜心被称为“岭南第一蔬”,是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的特产蔬菜。该院在全国最早开始菜心资源收集与育种研究,先后育成通过审定的菜心品种16个。

让张华自豪的是,除了打破季节的限制,菜心更是走出岭南、在国内广泛种植,比如“油绿703”(俗称“尖叶70天”)菜心在宁夏、河南等地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如今,“尖叶70天”菜心更是实现了优质和高产的突破,在西北基地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比其它同类品种产量高30%左右,销售价格高10%—20%。

种业带来的改变,老百姓对此可谓“日用而不知”,但种业被视为农业的“芯片”。因为种子是决定农业生产的内因,相比于肥料、水土等外因,产量高低、品质好坏等,种子具有决定

放眼全国,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5%,而良种在全球粮食增产中贡献率可达25%。衡量种业水,既要看与世界均水的对比,也要看与世界先进水的差距。在发达国家,良种在全球粮食增产中贡献率可达50%至60%。

张华介绍,最关键的口粮种子,我国在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基本100%自给,育种水在国际上具有优势。而玉米、油料作物等种子,目前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质量有待提高,还有少数种子基本依赖进口。

广东种业看广州。“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种业科技创新核心。”张华表示,广州种业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因为种业发展需要各种优势要素的集聚,有着种业发展优势的北京、上海、长沙等地都具备科研资源、资金、龙头企业汇集的优势。

广州种业除具备科研力量雄厚等共特征外,因为地处岭南、生物资源丰富且独特,广州是全国最早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地区之一,所以提高种业创新水时要突出岭南特色。此外,广州种业市场领跑全国,年贸易额占广东省种业市场80%以上,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及东南亚地区。

粮食安全,种子是保障。2019年以来,广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连续3年保持增长,这与广州种业不断取得发展息息相关。张华表示,广州不断推动广东优质稻育种研究走在全国前列,目前,“19香”“广丰香8号”“增城丝苗”等品种已经名声在外,广受行业认可。

今年广州提出实施“穗种强芯”攻关行动,打造广州种业创新高地,培优培强“增城丝苗”等穗粮品牌。除了口粮种子,随着菜心、红掌、番木瓜等岭南特色品种的崛起,广州种业品牌正在被擦亮。

千里挑一育新种

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

不久前,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自主选育的小娇红掌、福星红掌、朝天娇红掌、广花福运红掌4个红掌新品种及主持制定的3项广东省地方标准,分别被列为2022年省级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成果得之不易。尽管红掌育种在国外有百年的成熟经验,但当时国内红掌育种基本是从零开始。广州花卉研究中心2003年首次从掌握红掌生长发育开始,逐步摸透掌握育种技术,直至2009年才选育出第一个红掌新品种——彩霞红掌。

种质资源的限制,一度限制了创新效率。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研究员谢伟解释说,如果把新品种比作一幅画,那么种质资源则是各色颜料。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可用于育种创新的占比不高,大部分种质资源是有待唤醒的“睡美人”。

吃一堑长一智,广州花卉研究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如今已收集保存天南星科、凤梨科、兰科花卉种质资源1775份。2020年该中心更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国家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保存红掌、白掌、粗肋草等天南星科花卉种质为主的国家级花卉种质资源库。

这直接助推了育种创新突破,花卉研究中心目前选育通过广东省审定(评定)新品种78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3个,申请欧盟、日本、英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各1个,已有10多个新品种实现规模化成果转化。

目前,2016年育出的新品种小娇红掌成为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的代表作,其被认定为广东省粤字号品牌产品、荣获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盆栽展品特等奖、2020年全国盆栽植物领域的最高奖项“金花奖”。

“新品种培育的成功率可以用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形容。”谢伟表示,选育一个红掌新品种需要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要加快这一进程,只有基数大了,成功机会才能水涨船高。

种业振兴需要做好资源普查这一基础却关键的工作。一个代表案例,正是在海南野生稻里发现的不育株,袁隆籼型杂交稻才得以实现新突破。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种业振兴,广州已启动开展为期3年的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加快摸清种质资源家底,顺利完成2021年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任务,收集保存了一批特色种质资源。

此外,广州还加快农业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设省部级以上农业种质资源库(圃)29个,其中国家级8个,成为现存活体种质资源和标本规模较大、系统较完整的地区之一。

变“两张皮”

为“一盘棋”

种业强调的是应用,种子好不好,与生产者爱不爱用直接挂钩。

我国现代种业诞生是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其实现了“四化一供”阶段(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实行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和品种布局区域化)迈向了市场化阶段。

政策东风下,种子企业逐渐成为创新主体,但因起步晚,科研与生产之间的隔阂需要进一步打破,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品种选育方面的资源集中在高校、院所,能测定、繁育加工、营销服务方面的资源集中在企业,需要变“两张皮”为“一盘棋”。

提高种业创新效率,需要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

“我们始终坚持与市场结合为导向的育种研发体系。”海兴农研发副总监徐斌表示,养殖户的需求不只是在饲料,他们需要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而水产养殖成功看水产种苗、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生产管理等方面,其中种苗最为关键,也最难突破。

发力种苗领域不是朝夕之功。以水产预混料发轫的海大集团从2003年开始率先布局种苗业务,2007年以水产种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海兴农公司正式成立。每年过千万的研发投入,一万多亩育种水面,100多个苗种基地,育种人团队也从最初的百人到目前的两千人。

目前,海兴农的自主培育品种——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上榜了2021年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名录。徐斌介绍,该品种采用家系BLUP选育技术结合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相比普通虾苗,其生长速度快、抗逆强、存活率高等特点适应了市场规模化养殖的需求,年来销量不断创新高,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有良种,才能实现工业化养殖。”徐斌表示,他们一直探索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模式,良种是第一步,新品种具备长速快、抗病抗逆强、高存活率等优良经济状,能够有效的促进和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目前,广州全市种业生产经营企业达到222家,其中种业类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企业18家。随着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向着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长,市场导向的高效种业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南方日报记者傅鹏)

关键词: 攻关行动 创新高地 种业振兴 优质资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