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靓社区(村),头雁有故事丨坚守责任担当,谱写青春答卷

2021-10-13 08:15:22
带着满腔热情回乡的那一年,他25岁,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熟悉,没有基层工作经验。脚踏实地到田间地头,走家入户不断了解学习,成为魏博在农村基层展开工作的第一件法宝。

“村里有多少常住人口?村里有多少个村民组?多少个困难户?多少名党员干部?”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魏博主动担当义务送报员、播放员,坚持每周末抽出一天时间入户走访,对全村情况调查摸底,为村里许多“慢性病”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要做好村里的工作,就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底,前提得我们脚底下有泥,时刻与老百姓保持紧密联系。”到村任职一年时间,他来来回回在村里转了不下千次,把村里底子摸得清清楚楚,收集民情民意二十余条,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十几个,很快从一个“生面孔”变成了村民眼中的“熟小伙”。

WEI BO

他是服务村民的“贴心人”

刚回村的时候,村里基础设施条件差。“我们要想发展乡村旅游,改善道路状况是必需的。”修路是一件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但免不了会影响到部分村民的切身利益。面对一些质疑的声音,他上门入户疏导村民情绪,广泛宣传修路的好处,发动党员骨干力量义务参与路基修砌,多方奔走筹集项目资金,用行动和效果赢得了村民们的支持。2019年底,随着核心区周家湾组道路的全线贯通,全村实现组组道路相连,中心区域全线实现油化提质,为全村交通路网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望相助情,汉回一家亲。道路通了,生活保障也要跟上。为解决部分困难村民的生活保障,以及全体村民教育、医疗问题,在上级单位领导的支持下,魏博组织成立了“汉回一家亲互助会”,每年对全村困难户、低保户及时提供助困、助老、助残、助医、助学等方面的扶助。10年来,互助会累计资助村民超400人次,帮扶资金40万余元,全村困难家庭达到应保、尽保。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大多数农村家庭孩子走向成功的希望所在。”为了让村里更多的孩子好读书、读好书,他多方奔走,力排众议,在汉回村建起了全市首个通借通还的农村图书馆——长沙市图书馆汉回分馆。同时,与长沙大学的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搭建了汉回村“周末公益课堂”,辅导村里孩子们读书学习。魏博说:“哪怕是只有一个孩子,在这里多读一本书或者学会一道题,我们的付出就有意义”。

WEI BO

他是乡村旅游的“探路者”

“村里想要富起来,就要发展经济,不能总是想着等靠要上级补助,我们得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要想办法把每家每户的联系建立起来,把村里的闲置资源盘活。走弯路不可怕,重点是我们要敢想敢干”。

2015年,汉回村成立了第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利用闲置土地,鼓励引导村民开办各类民族特色餐馆,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等,吸引城市家庭节假日来体验传统民俗农耕文化,渐次形成了汉回马家牛本味、玖花高科等多个样板。合作社的成立,有效解决了部分土地闲置问题,带动了辖区旅游消费,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尝到资源盘活的甜头,村民们对魏博的期望更高了。“那就干脆一起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来!”村民们的信任和期待,成为他继续“闯”下去的决心和动力。

2019年,以合作社为载体,汉回村党委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引进长沙三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玖花金丝皇菊产业园等农业项目,通过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约800亩。去年金秋,以金丝皇菊盛开为契机,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2000余名,受到湖南日报、湖南新闻频道、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目前,汉回村每年可向村民发放流转费用超过80万,村民优先到项目单位就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汉回模式”乡村旅游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关键词: 楼房吊运机 围网多少钱 书画交易网 楼盘推广 捷能达

为你推荐